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

詩集心得-余光中幽默詩選

余光中幽默詩選 余光中 著

 在余光中千首詩作中,約有八十幾首幽默詩,在此書精選出其中六十首,在看過這裡面的每一個作品,讀者都會莞爾一笑,也包括我,余光中用了詼諧幽默的筆調,來描述他對日常生活、景物或現今社會的體會,在這之中有些充滿了批判色彩和諷刺,有些卻對了我們身邊的人文景物,充滿了熱切關懷,余光中的詩有很多題材,不管屬性如何,這些詩都因為幽默感的沾染,而顯得有趣而增加閱讀效果。在這本書的導讀有提到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所說的一句話:「幽默的產生往往並不是由於快樂,倒反而是由於悲傷。在天堂裏,幽默是不存在的。」我對這句話有很深的感受,我們人生常常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,但要如何支持我們不被逆境所打敗的呢?我想就是要在生活裡注入那麼一點幽默,它使我們的心靈獲得紓解,在微笑中所有的煩惱像輕煙般頓時消散,痛苦與沉重瞬間被轉移,幽默最終戰勝了一切悲傷。

  在"余光中幽默詩選"中,有著抒情、寫景、詠物和日常生活的一些描寫…..等,在他自信和嬉戲的筆下,一件我們看來再平凡不過的小事都變得有趣,向我很喜歡他裡面的〈夢與膀胱〉、〈捉放蝸牛〉和〈芒果〉,像〈夢與膀胱〉這則將我們的平凡小事轉為幽默,這首詩是這樣寫的:

無論是綺夢而迷
或者是惡夢而囈
無論是夢見了熊
或夢變了甲蟲
或者是蝴蝶而栩栩
當靈魂升向天際
或是在月光裡仰泳
只要有四百西西
向膨脹的膀胱施這麼一點壓力
就把你遠召了回來
無論是天國之行
或者是地獄之旅
都在破曉前的惺忪裡
隨著水聲淙淙一瀉而去            〈夢與膀胱〉  余光中

是說在夜裡,不管有多少夢境像綺夢、惡夢、天堂、地獄、夢熊、夢蝶等,都敵不過那來自膀胱壓力的四百西西,或許是第一次看到有人以此為題材,卻寫得如此的有趣並讓人過目不忘,在閱讀中也不禁會心一笑,在他的詩中,可知道他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法,讓詩的面貌變得活潑且生動有趣。

  余光中除了將這些生活詩添加了幽默的色彩之外,在這本書的後半部,大多是他對這個社會政治的批判和對環境的惋惜,其中讓我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〈拜託,拜託〉:

無辜的雞頭不要再斬了

拜託,拜託
陰間的菩薩不要再跪了
拜託,拜託
江湖的毒誓不要再發了

拜託,拜託
對頭跟對手不要再罵
拜託,拜託
美麗的謊話不要再吹了

拜託,拜託
不美麗的髒話不要再叫了
拜託,拜託
鞭炮跟喇叭不要再吵了
拜託,拜託
拜託,拜託
管你是幾號都不選你了      〈拜託,拜託〉


不管誰都有感覺到,在選舉前夕,常常聽到候選和助選人,搭乘著上面印著候選人彩色海報的廣播車,在路上重複的播放著同樣的字語,像是『拜託,拜託,請支持X號候選人』之類的,就算是再怎麼安靜的午後,都會被這突如其來的喧囂所煩亂,指出了台灣惡質的選舉現象,例如:斬雞頭、跪神明、發毒誓、對罵…..等,在文中用了"拜託,拜託"的字語,來反諷那些候選人,雖然這是諷刺詩,但余光中卻又了一種嬉鬧的手法娓娓道出他所要表達的意思,並不會讓人絕得太劇烈,但卻又能夠明確地點明了詩中的涵義,所以對於他這種幽默的手法令人深感驚嘆。

  在他的批判詩中我也很喜歡裡面的〈同臭〉,這首詩在他的所有詩中算是字數很少的了,短短八句就結束,但裡面的意義卻不只用這幾個字就說的清,裡面的內容是這樣的:

在一間擁擠的密室裡
空氣本來就難呼吸
有人卻偷放個新屁
害得無人不掩鼻
包括屁主他自己
幸好查來又查去
誰也抓不到證據          〈同臭〉


其實閱讀後,不難發現他在說的是台灣的負面經驗,在一個同臭的社會裡,每個人都在暗中製造問題,到底肇事者是誰也沒人敢承認,在這樣推來推去的情況下,這事件到最後也不了了之,余光中用了一個小小的例子,來暗喻這樣的大問題,而他所使用的題材,是讓很多寫書人都會尷尬的題材,不過他卻能把它化為平常,將它直率地運用在他的詩句,感覺他是一個能夠運用生活瑣碎小事來愈大事的詩人,也代表了他取材自由不未一些常理而限制的詩人。

  與其說余光中是位詩人,我更覺得他是一位生活藝術家,從他的詩中可以發現,他好像無時無刻都在享受生活,就連是一枚松果掉在頭上,都能使他有感而發,吐出一篇極富意境的詩句,如果是一枚松果掉在我們頭上,我想,我們應該只會順手撥掉並繼續我們的路程,很少人會體會到這其中的意境吧!不過最令我讚嘆的,就是在他的詩中,常常會出現像時空交疊的場景,他常常會將古人從那大中國的時代給拖出,陪他一起抬槓或同遊於山水之間,這讓整首詩陷於真實和虛幻之中,對我們來說,李白與陳子昂等古人早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了,但在詩中卻可以跟他們如相識以久的友人相談甚歡,這樣的情景,有如真實般的一一陳列在我們眼前,像裡頭的〈與李白同遊於高速公路〉就是一個標準的例子,裡面句句就像是在跟李白對話,不過,整首詩所要表達的當然不僅僅於此而已,藉由跟李白對話的方式,勸民眾勿酒後開車、無照駕駛等,連全球排行七的死亡疾病—肝硬化都出來了,這首詩除了與古人進行超時空的對談外,還關心當下的一些社會問題,所以我認為余光中除了是生活藝術家之外,還是一位貼近民生的詩人。

  如果讀過琦君的書籍,就會感受到她的作品裡,總是飄著一股濃濃的家鄉氣味,她的寫作我想用溫柔婉約、抒情與敘述並重來形容她,我想並不為過吧!在余光中的幽默詩選裡,也有著像琦君這樣懷念童年的作品,在〈桐油燈〉一則裡,讓我感受到濃濃的懷鄉氣氛,但是他跟琦君不同的點在於,他雖然整首詩是懷鄉之作,但卻把現今的"余光中"跨越時空帶回了過去,"老余光中"變成了第三者的角色跟著讀者,在一旁窺視他的過去,這跟上段所提到的同樣是跨越時空的例子,只不過主角變成了余光中他自己,並帶領著我們一起進入他的世界。

  把整本書看完後,總覺得余光中的詩句有一種魔力,總會把讀者給拉近他的世界裡,我以前除了在國文課本或教科書外,就很少去閱讀他的作品,在他的作品裡我比較有印象的可能也只有〈車過枋寮〉吧!不過現在有了這個機會,讓我好好地讀他其他的作品,雖然在這本幽默詩選中,只選出了六十首詩句,但還是讓我覺得收穫無窮,在讀詩句的過程,也邊了解余光中本人,從作品之中看出了他的生活態度,他總是會著眼在他生活的一些小角落上,細細品味每天所經歷過的事,我想他的這種精神,應該是我們所要效仿的。余光中式的幽默,不是那種看了會讓人情不自禁的瘋狂大笑,而像是在心中撥起一個小小漣漪,會讓人不自覺嘴角上仰的那種,他能把一件不起眼的小事,描繪得具體解有趣,這是讓我十分佩服的一點,或許人生活在這世界上,就必須像他一樣能隨時隨地的在生活中尋找歡樂,我想我真的應該要好好像他學習才是,平常遇到比較負面的事總會將自己關閉起來,沉浸在那不愉快的漩渦裡,不過像余光中那樣,在逆境也能自愚娛人,用幽默將一切的不愉快打敗,之後再在站起來面對事情,是個跟我截然不同面對生命的態度。所以,給自己一點幽默,讓它成為化解我們煩惱的良師吧!

小說讀書心得-最後的獨腳獸

最後的獨角獸 彼得畢格( Peter S. Beagle )

內容大綱:

  故事是從一隻獨角獸的疑惑而起的,獨角獸在她所居住的森林裡,偶然聽到兩個獵人的對話,赫然發現原來她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枝獨角獸了,為了找尋同類,獨角獸踏上旅程,在一次偶然的際遇,她遇見了一隻唱歌的蝴蝶,她透露出所有的獨角獸都被紅牛給驅趕,獨角獸決定去找紅牛,為的是解救其他獨角獸。在旅程中,她在睡眠中不小心被馬戲團抓走,被一個半調子魔術師西門瑞克所救,她開始成為夥伴,在經過某個安逸的村莊時,遇見了心地善良的茉莉.葛露,加入了她們的行列。

  在她們經過"女巫門"抵達黑暗城堡時,紅牛聞到了獨角獸的氣味,那紅如火焰的般的身體現身於她們面前,開始追趕獨角獸,魔術師為了解救她用魔法將她變成女人,才就此逃過一劫,後來變成女人的獨角獸跟黑暗城堡的王子墬入愛河,但她們始終不能結合,因為獨角獸還有她的使命在,到了最後,獨角獸和紅牛決鬥,獨角獸將紅牛趕入海裡,解救了在沉落在海中的千千百百隻獨角獸,並在夢中與他們三人默默道別。

讀後心得:

  這是一部奇幻、深沉且文字皆富饒趣的小說,裡面穿插著奇幻、冒險、愛情和戰鬥等情節,彼得畢格的筆下充滿著奇幻色彩,他的小說內容極具吸引力,彷彿他的作品一打開,就會有一隻無形的手,將讀者從現實生活拉到他筆下的世界,在他書中的對白,用的是一種像謎語般的對話,在對白中似乎暗插著一些莎士比亞的詩句和一些印地安人的民歌,讓文章更顯得深沉、神秘,讓讀著更想一頭往裡栽得去一探究竟。

  "最後的獨角獸"中所呈現的世界,似乎跟我們都是似曾相識的,巫婆、魔術師、王子、獨角獸、魔法、劫強扶弱的盜賊、公主、城堡、神獸….等,都是我們小時後再童話故事書所看到的角色,彼特畢格將這些素材重新堆疊後,形成了一個嶄新的局面。導讀說"最後的獨角獸"是一則建構於所有童話基礎之上的童話,書中的人彷彿知道自已是一個在書中的角色,他們不時地拿故事裡的公式和慣例來自我解嘲和諷刺,並讓故事導向最終的結局。

  在書裡,獨角獸是長生不死的、永遠美麗的,她被視為永恆的象徵,世界上的各個生物無不對她產生敬畏,只有人類,將她視為一隻美麗的白色母馬。
「如果人類只是遺忘了我們,因為我們有所改變,所以人類現在心懷怨恨,見了獨角獸就殺,我都能夠理解。但是視而不識,把獨角獸看成其他動物—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他們又如何看待彼此呢?在他們眼裡樹木變成什麼?他們眼裡的房子呢?真的馬呢?或者他們自己的孩子呢?」
  人類在世界上居住了許久,似乎忘了什麼是真理?什麼是真實?獨角獸在書裡是一隻再真實不過的形體,但無知的人類卻只把他當做其他動物,可見人類的雙眼被世塵的庸庸擾擾矇蔽的多麼嚴重,「眼睛也是會欺騙的」是裡面魔術師所說的一句話,那是因為眼睛所看到的,只是那膚淺的外表罷了,而不去探求在那層皮囊下所存在的本質,在另一方面,作者也同時諷刺著書裡面的人物,在書開頭那兩個獵人的對話中,曾說過若想要看到獨角獸,只要擁有一顆純潔的心就好了,但是獨角獸旅行許久,卻沒遇見像這樣的人,每個人都只將她視為白色母馬,可見他們的心已被世俗的利益和貪婪給矇蔽,早就不再純潔。

  不過我想,在他們內心底層應該知道獨角獸的真正身分,只要看過的人,心裡會對這隻他們所謂的"白色母馬"產生敬畏和感動,並且在半夜輾轉難眠而哭著醒來,雖然肉眼看到的是這樣,但他們的潛意識自己知道,眼前這隻看似美麗的白色母馬,就是獨角獸,只是他們自知不覺罷了。

  在最後的獨角獸一文中,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筆下對生命的描繪,世界上的種種生物生命皆有限,在每一分每一秒,都有著小生命像流星般從我們身邊快速消逝,但獨角獸的生命卻是永恆的、不老的,這樣強烈的對比更顯得我們生命的短暫。獨角獸有讓任何生物復甦的能力,但到最後她變成了人類,她的能力經過時間的流逝,正一點一滴消失不見,當她將手放在里爾王子那隻被燒傷的馬身上,竟然沒有任何事發生,她不發一語,眼神透露著傷心和難過,因為她瞬間了解到所有的生命皆有限,如果,她還是獨角獸,她可能讓那隻馬痊癒,然而她"現在"不是,到了隔天,那隻馬也因為傷勢過重而死亡。
 
  她深深感受到身為凡人的無力,也感受到自己的身體髮膚因為時間,漸漸的崩壞脫解,這段細細的描寫,寫出了獨角獸在變成人的過程中,對生命的體悟有所改觀,也感覺到人類的軀體的弱小、無力。

  這本書裡面每一個所描繪的角色,都是這麼的的栩栩如生,並且每一個都很有自己的個性,並有著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,雖然獨角獸是主角,但我覺得書中的魔術師—西門瑞客卻貫穿了全文,他跟獨角獸的相遇,是從獨角獸被福氣媽媽抓到午夜嘉年華馬戲團開始的,他在馬戲團裡是一個半調子的魔術師,只會對他的觀眾耍耍一些騙人的把戲,並承諾會將獨角獸救出來,他是一個將獨角獸變成人又變回去的人,若沒有他,故事將不能繼續下去,剛開始看時,我覺得他對任何事都漫不經心,雖然他也有著跟獨角獸一樣不老的外表,當初他的師父尼科斯對他下了魔法,並說著
「我的孩子,你這麼的笨拙,這麼徹底地無能,讓我確信你身體裡存在著一種超過我所知道的法力……..這表示你要自我發掘,在必要時展現你的法力…….所以,我以魔咒讓你不再增長年紀,但卻要反覆地旅行世界,但永遠不或有什麼結果,除非你終於能夠找到自己…….」所以西門瑞克終其一生在找尋著自我,希望能找尋生命真正的意義,並跟獨角獸踏上了旅程,不過他跟獨角獸一樣,有著永不衰老的生命,因此更難對生命有更多的體悟,但是在看到里爾王子快要被紅牛踏碎的那一剎那,他突然體會到生命並不是永恆,他的身體突然被極大的愛與悲哀或更多種情緒所填滿,此間,他領悟到生命的真理,力量瞬間充滿他的身體並滿溢而出。

  在我眼中,我認為他跟獨角獸有著共通點,就像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影子,獨角獸雖然只是為了解救其他獨角獸,才踏上旅程,但在她變成人類的這段期間,她體會到了人類的情感,愛戀、傷心、惋惜,進而了解到生命的意義,雖然她最後無法如願的跟里爾王子廝守在一起,不過,我想她已經達到目的,並得到她想要的了。

  我很喜歡最後獨角獸理的結局,在普遍的童話故事模式中,結局總是王子與公主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,我想每個看過童話書的人,都會紛紛點頭贊同我的說法吧!但是在這本書,看似應該是個有著快樂和魔法的冒險故事,偶然會發現書中被蒙上一種淡淡的蔭鬱色彩,我很喜歡這種手法,看完之後可以發現,裡面書中的人大多都是不快樂的,近而一看,他們並不是像傳統寫的因為窮困而不開心,而是因為自己心裡存在著更大的慾望和貪婪,才顯得他們對自己的生活不滿足,作者把他們沾染了一些我們這些現實社會的人的特質。

  在故事的結局,獨角獸所變成的人類—阿瑪西亞小姐並沒有跟王子在一起,王子說過,就算他成了獨角獸,也會一樣的愛她、守著她,可是獨角獸卻選擇放棄,並不是因為她不是人類,而是在自然的定律中,獨角獸與人類本就不該在一起,這個結局顛覆了以往的童話故事,不過在這看似悲哀的結局而言,不全然是不好的,里爾當上了國王,西門瑞克為了再更拓展自己的視野,跟著茉莉一起重新踏上了旅程,至於獨角獸呢?雖然文中沒有交代,但我想她回去了她的魔法森林,在故事的最後,她分別出現在西門瑞克、茉莉.葛露和里爾王子的夢中,做了個最後的道別,也為這個故事悄悄的畫下句點。

  最後,我了解到,生命之所以會珍貴,因為其中它包含了種種情感,不管是哀傷、淚水、快樂、痛苦、憤怒,這些都生命再次有意義,那也就是為何人在臨走前,會對他所經歷的這麼地依依不捨的緣故。